大福公司自動倉庫的發展歷史
1966年,大福開發出日本國內第一個自動倉庫系統(AS/RS)。開發此系統旨在通過(1)有效地利用土地、(2)提高倉儲效率、(3)倉庫作業的省人化和省力化,以及(4)改善管理水準,實現減少倉庫工作量和節省成本的目的。在當時,倉庫的標準類型是單層倉庫。裝貨、卸貨和倉儲作業大多為人工作業,並通過分類帳和單據管理庫存商品等,物流能力也沒有現在這麼先進。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自動倉庫是一種顛覆了傳統倉儲理念的革命性物流技術創新。
20世紀70年代:通過大力採用電腦技術推廣普及自動倉庫系統
顧名思義,自動化倉儲和檢索系統(自動倉庫)是使倉庫變得三維和自動化的系統,直到20世紀初期,它們主要被製造商用於存放成品和原材料。此外,由於當時自動化倉庫的成本不一定低,且損益平衡程度較高,所以大多數客戶都是大公司。
1966年,我們向松下電器工業電機部(當時)交付了在船上運行的RB一體式System(帶自動倉庫機架支撐建築),作為日本第一座自動化倉庫。此外,我們也開始使用名為 Rack Master 的存取主機進行無人操作,該起重機可以根據 X、Y、Z 座標來管理自動化倉庫儲存位置,並且可以透過電腦輕鬆操作。 1969年,我們向旭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延岡工廠交付了日本第一台採用電腦控制的全自動RB一體式系統。
由於可以透過電腦控制自動化倉庫,庫存管理的準確性得到了提高,因為庫存管理可以與物料的檢索和儲存同時進行。結果,採用這些系統的產業開始突然擴張。例如,一些全球最大的自動化倉庫交付給豐田汽車公司的春日工廠和日產汽車有限公司的相模原parts center,這兩個汽車服務零件中心管理著數以萬計的物品。此外,製藥公司也採用了自動化倉庫,主要是為了加強庫存管理和出入庫管理的準確性。
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自動化倉庫的有效性開始得到市場的認可,對比樓宇式系統更經濟、價格更低的自動化倉庫的需求不斷增長。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我們開發並開始銷售符合技術標準的托盤式自動倉庫和超高速箱盒式自動倉庫。
20世紀80年代:應用於廣泛領域
1980年代,製造業資本投資活躍,日本工業產品競爭力開始超越歐洲和北美。自動倉庫的應用也從過去專注於成品儲存擴展到包括電力、電子和精密機械製造等生產現場。這些倉庫被用作允許跨灣和跨灣初始設置、具有零件存儲和供應能力的分揀以及實現24小時運營的緩衝能力的設備。在此背景下,interbay和intrabay自動化倉庫和自動導引車(AGV)開發了這些產品,同時生產系統也一直整合到具有電腦的生產設施中。我們為包括Fanuc Corporation、Fujitsu Limited 和Makino Milling Machine Co., Ltd. 在內的許多領先公司提供了先進的工廠自動化系統。持續。
另一方面,成品倉庫系統滿足了作為配送中心的功能。自動倉庫和各種周邊設備組合提高了自動化水準,建設了許多系統化的中心。我們向包括Toppan Forms公司、Sangetsu公司和山之內製藥公司在內的多家公司提供了先進的配送中心系統。這些配送中心與總部的資訊系統和物流中心系統用專線連接,努力實現縮短交貨週期,提高交貨精度和庫存管理的精度。而且從那時起,伴隨著日本製造業的全球擴張,我們開始向海外出口自動倉庫,時至今日出口份額亦在不斷擴大。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隨著當時的經濟環境和人手不足等原因,主要被大企業採用的自動倉庫,也逐漸被中小型廠商所採用,因此市場進一步快速擴張。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開始普及,我們成功開發出使用電腦和套裝軟體的相對廉價的庫存管理系統。因此,小型自動倉庫也可以通過電腦控制進行貨物出入庫和同步庫存管理。
20世紀90年代:出現各種高性能系統
從19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製造業以外的產業開始採用自動化倉庫,包括農業、批發和零售業、倉儲、銀行、保險和公共機構。這些行業先前在物流自動化方面沒有太多經驗,這導致市場範圍進一步擴大。例如,在農業領域,自動化倉庫被用作糙米存放處、水果冷藏處、裝運前蔬菜冷藏處、蘑菇栽培處以及水果和蔬菜分類設施的分類和運輸設備。
1990年代後半葉,系統開始在更接近最終用戶的分銷階段被採用。在倉儲產業和批發零售業,自動化倉庫被用作隨著通貨緊縮而增加的消費品的進口基地,並在物流中心內實現供應鏈管理(SCM)。在這些配送中心,箱盒式自動倉庫能夠處理各種形狀和尺寸的貨物,也被用於不同於傳統儲存功能的用途,例如大容量裝運前對齊或作為初始儲存設定進行揀選。在大福,我們開發了更高容量的箱盒式自動倉庫並擴展了傳輸設備的變化以滿足這些需求。此外,我們在2002年開發了大容量箱盒式自動倉庫魔術分類系統,與先前的自動倉庫相比,週期時間縮短了約二分之一,使得箱盒式自動倉庫支援負載成為可能中轉型配送中心的處理速度。
這樣,就需要滿足與物流環境的重大變化相符的功能需求。此外,隨著 20 世紀 70 年代至 80 年代建造的自動化設備不斷老化,出現了更新設備的需求。
特殊環境下的自動倉庫
雖然最初的冷藏庫 AS/RS是在 20 世紀 70 年代短暫建成的,但由於盈利能力較低而暫停了建設。然而,隨著冷凍技術的進步以及社會和物流環境的變化,獲利能力得到提高,食品批發和海鮮加工等產業對自動化倉庫的建設需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成長。
危險品倉庫,依據1990年修訂和執行的消防法規定,可以建設真正的自動倉庫(建築面積1000m2以下,高度20m以下)。由之前的主流小型棧板式自動倉庫(工序間倉庫),改變為建造許多具備完善倉儲功能的一體式自動倉庫。
在半導體製造中,隨著整合度的提高,對製造過程中高清潔度的需求也隨之成長。由於工人是潔淨室內最大的灰塵來源,因此區間運輸和區間緩衝區需要採用無人操作。無塵室自動倉庫Clean Stocker被開發為灣間緩衝區,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工廠運行,包括主要半導體製造商的工廠。此外,同樣的技術也被用於平板顯示器和OLED面板的生產線。
強化了高速無人搬運車和機器人等週邊設備
最初,自動化倉庫的外圍設備大多由輸送線組成。 1980年代,開發了具有機械變速機構的外驅動穿梭車,旨在提高負載搬運的速度和可靠性。但其處理能力、水平運轉速度、運轉噪音、維護方便性等性能未能滿足市場需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1987年開發了高速、大容量、極低噪音、具有自主分散控制的引導分貨搬送台車(STV)。這實現了系統標準化並提高了可靠性、縮短了交貨時間並降低了成本。目前的STV是自動倉庫必不可少的外圍設備。
為了支援儲存在托盤單元中的小批量產品,配送中心的裝箱單元的揀選工作是必要的。過去,個案分類工作通常由人工進行。由於這項勞力密集工作也會引起背痛,因此在頻繁分箱的配送中心非常需要自動化。 1995年,針對這些需求,開發了將機器人和使用影像處理的位置識別設備結合的貨箱揀選系統。建立了與自動倉庫連接的高性能係統,並將其交付給需要大量箱處理的客戶,例如飲料製造商。
隨著我們的 AS/RS 變得更加複雜,我們擴大了系統變化和功能的範圍,以適應各種需求和應用。我們還一直致力於提供考慮環境影響的環保產品。
大福將繼續認真傾聽客戶的需求,盡最大努力與客戶一起建立新的、更優化的系統。
相關鏈接
自動倉庫(自動倉庫)聯繫我們
如需產品諮詢,請通過我們的聯繫我們頁面與我們聯繫。
聯繫我們聯繫我們
如需產品諮詢,請通過我們的聯繫我們頁面與我們聯繫。
聯繫我們